本人电视系列讲座《东林沉浮》全本选读6
短命南明:外敌已到家门内部还在争权
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提出过这样疑问,宋明两朝都曾受过女真侵略,但是宋朝可以延南宋,而明朝却不可以延南明,这是为啥?
诸多历史学家也给出过详细答案,其中一点是共识,那就是内讧。
1644
年,崇祯帝煤山上吊而亡,明朝遗臣南下,幻想建立与南宋相仿的南明。但是不到五十年的寿命,却出现了五个南明。其中,寿命仅
一年的弘光小朝廷,在外敌兵临城下,内部权斗不休,其烈度丝毫不次于万历末年。对比三宫案,这里也先后发生了“妖僧”案、太子案、童妃案三大案。
先说“妖僧”案。
1644
年
12
月,忽然有个和尚来到南京,自称是明朝亲王,从兵乱中逃出,假做和尚。弘光帝派官员审讯他的来历,和尚起初说崇祯时封他为齐王,他没有接受,又改封吴王。并且不知趣地声称潞王继大统,惹得小福王弘光帝火冒三丈。令人严加刑讯,他才招供自己就是个和尚,只不过想乱中取富贵。经过九卿科道会审后,将其处斩。
再说假太子案。
1644
年
12
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皇太子。抵南方后,高梦箕立刻密报弘光帝,同时派人把这位“太子”送往苏杭一带,半是保护,半是软禁。这位小爷经常招摇于众,露出贵倨的样子,引起人们的注意,背后窃窃私议。弘光帝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
1645
年
3
月,这个少年被交付锦衣卫看管。弘光帝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弘光朝许多官员曾经在崇祯朝廷上任职,见过太子朱慈烺的并不止一个,他们看了伪太子之后都不认识;弘光帝又命旧东宫伴读太监往认,互相也不认识。又令大学士王铎等辨认。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样,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假太子。王铎又问几个问题,例如“案几之上,平时所置何物?”之类,假太子回答不出,呆在当场。忽然,这位年轻人下跪,泪流满面,招供说
:
“小人名叫王之明,乃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南逃途中,遇见穆虎,他教唆我冒充太子,本来是想到各地方的官员处敲诈些钱财……”假太子案水落石出。按说案情清晰,但南京城里却依然如鼎沸扬汤,很多人坚持认为不是假太子。
还有童妃案。
1645
年,河南一个姓童的妇人面见南明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德昌王朱由崧的继妃,乱离中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深信不疑,一面奏报,一面派人护送来南京。童氏在送往南京途中,地方文武官员纷纷拜谒,她举止轻浮,毫无大家风范,“凡所经郡邑,或有司供馈稍略,辄诟詈,掀桌于地;间有望尘道左者,辄揭帘露半面,大言曰:免!闻者骇笑”。三月初一日,童氏送抵南京,自述“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朱由崧批驳道:“朕前后子早夭,继妃李殉难,俱经追谥。且朕先为郡王,何有东、西二宫?”按明朝典制,亲郡王立妃由朝廷派员行册封礼,不可能又有什么“曹内监”为她举行册封礼。这个童氏完全就是个假的。
其实这三案的真伪极好辨别,但当时却弄得沸沸扬扬,很多百姓都认为太子是真的,童妃也是真的,弘光杀他们就是要灭口。后东林党人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事到如今,他们还在为正统争个不休,全然不决国家社稷危在旦夕。
反清义士夏允彝说:“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东林空谈,对国家没有建设性贡献。
南明
三案成了当年党争的延续。当时清兵大军压境,永历朝廷朝不保夕,这群人还不知道团结一心,共御强敌,反而内斗不休,争权夺利。戴名世曰:“呜呼,南渡立国一年,仅终党祸之局。东林、复社多以风节自持,然议论高而事功疏,好名沽直,激成大祸,卒致宗社沦覆,中原瓦解,彼鄙夫小人,又何足诛哉!”唱政治高调,执迷争权夺利,最后连同国家被一窝端,这个教训实在太惨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