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东邻朝鲜 , 这几天挺热闹 , 在给他们“永远的主席”金日成过生日。处处鲜花,张张笑脸,莺歌燕舞,人山人海,气氛浓郁又壮观。以领袖生日而专设的国家节庆名,也很熠熠生辉,光芒耀眼,叫作“太阳节”。
用国家法令的形式,为本国政治和文化人物命名一个节日,来举国欢庆,这在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据说日本天皇的生日,全国放假,名曰“天长节”;而这“天长节”呢,又据说是抄袭咱们大唐玄宗皇帝生日的称谓。——不去纠缠这事儿了。端午节之于屈原,也是一例。
在北宋,有一位生前即尊享专设节日的皇太后,当朝天子颁布诏命,将其生日作为全国性的节假日来过。颁诏的皇帝是宋仁宗,太后的名讳为刘娥,节日的名称温馨吉祥又有诗意,称“ 长宁节 ”。
公元 1029 年九月,也即天圣七年,为了表达对皇太后刘娥的感恩,宋仁宗颁诏,将太后的生日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定名为“长宁节”。根据《宋史纪事本末》的记载,“三年春正月辛卯日,时值长宁节,近臣及契丹使者在崇政殿为太后祝寿。”这里的“三年”是指天圣三年, 1025 年。从这儿可见,长宁节作为太后生日是早就这么叫了,只是作为全国性节庆日的法令,推迟了几年才确立颁布。
仁宗皇帝赵祯,其实并不是刘娥亲生的,哪又为何对非亲娘的太后如此尊崇和敬重呢?这说起来话有些长。
刘娥, 968 年生人,祖籍太原,父刘通早年作禁军军官,后以军功升任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举家迁往蜀中。刘娥刚呱呱坠地,其父就不幸在前线阵亡,襁褓中的她随母亲庞氏,寄人篱下来到外婆家。十四五岁上,刘娥跟上表哥、银匠龚美到京城开封卖艺,凭着一手击鼗(拨浪鼓)歌舞的绝活谋生。小姑娘长得甜美,无意间让襄王赵元侃(宋真宗赵恒、仁宗之父)怦然心动,在管家张耆的牵线搭桥下,川妹子走进了的襄王府。一对金童玉女,开始花前月下,快乐地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以至于形影不离、如胶似漆。
谁知太宗赵光义坚决不同意俩人的事,龙颜一怒要击鼗女刘娥离开王府。
赵元侃带着刘娥悄悄到张耆家,将心上人藏在张家,他定期来此幽会。如此度过了漫长的十五年。
997 年,太宗驾崩,赵元侃改名赵恒承接大统,是为宋真宗皇帝。不久即将刘娥接进宫中,先封作美人,继册封德妃。
刘娥不能生育,真宗众后妃先后为他生过五个儿子都相继夭折。为将最爱的女人转正(封后),真宗皇帝不惜亲自导演,在后宫上演了一出“借腹生子”的戏,伺候刘娥的侍女李氏,生下了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而生母的名份,却落在刘娥头上。赵祯自打出生,就由刘娥抚养。
上天开眼,真宗郭皇后薨,皇子诞生,一切条件具备,德妃刘娥顺理成章晋升大宋皇后。
得益于一直以来的好读诗书,刘娥很快便成为真宗治国理政的好帮手。真宗深夜批阅奏章,一定要刘皇后陪伴在旁;外出巡幸,也必携刘皇后并登銮舆。臣子们眼里,这两位无异一对形影不离的神仙伴侣。真宗晚期,身染重病,公文奏章几乎全部交由皇后阅处,政令实际上皆出自刘娥,身份宛若当年大唐高宗身边的武则天。
乾兴元年, 1022 年三月,五十四岁的真宗赵恒归天,遗诏:太子继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十二岁的仁宗赵祯就是个傀儡,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次实施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此后十一年的时间里,北宋王朝事实上是由刘娥这个女人在支撑着、操持着。
她精明干练,沉着周全,赏罚有度,号令严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政治家魄力,和天子风范。
自先朝以来,任人唯亲、冗官泛滥已成为大宋吏政的毒瘤,为了铲除这一弊端,刘太后命大臣们将各自亲眷的姓名呈报上来。起初大臣们窃喜,以为太后要为他们的儿女子孙加官进爵,施浩荡皇恩,争先恐后地报上七姑八姨子侄姓名,不想第二天却一个个脸灰了下来。原来,收集到名单后,太后命近侍工笔书写了一份《百官公卿亲族表》,张贴在她的寝宫墙上,此后凡有人荐官,即与表上名单核对,榜上有名者一概不用或慎用。如此一举,彻底切断了用人上的亲情关系网,为真正的栋梁之才效力国家提供了机会。
刘太后欣赏鲁宗道这个人的直言敢谏,对心术不正、越轨献媚之人,则不留一点情面。朝政井然有序,后宫有条不紊。
刘太后生性俭朴,即使贵为皇太后,权倾天下,仍一如既往,衣不着艳丽,食不求奢侈。素日善待每一位宫女,体恤身边下人的甘苦,和颜悦色,以理服人。
几度春秋,披星戴月,刘太后凭着她非凡的才识、胆略和贤能品德,建立起自己的威望,赢得了臣民的敬仰与爱戴。在当时,她完全有条件、有机会去实现像武则天那样的女皇梦。可是,当知制诰程琳将《武后临朝图》献给她,建议她“依武氏故事”时,她毫不犹豫地摔到地上,掷地有声地回敬道:我刘娥绝不干对不起祖宗的事!
刘娥一生,辅佐夫君赵恒,尽心竭力;帮扶养子赵祯治国理政,忠于宋室。在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里,面对着朝野不断投来的怀疑目光,她宵衣旰食、纵横捭阖,为大宋可谓劳苦功高矣。
正是基于养母刘娥如此的功劳卓著,仁宗爱戴她、敬佩她、尊崇她也信服她,所以才有了将其诞辰作为全国性节庆日的诏命。
然而,公元 1033 年皇太后刘娥一咽气,是非顿起,各种说法都有,当然最致命的是,二十年来被蒙在鼓里的仁宗本人的身世之谜。前面我们讲过,仁宗为宫女李氏所生,而刘娥只是他的养母,可这个真相,因为慑于刘太后巨大的威权,二十年来无人敢向仁宗揭秘,突然听说此事,仁宗当然也难免心底起波澜。
好在他冷静有仁心,待亲自验看了上年( 1032 )离世的生母李宸妃的棺椁,了解了事实并不像人们讹传的那样不堪时,他宽容了刘太后;甚至体谅到,在这二十年的时光里,除了操劳江山社稷,刘太后该是怎样地被对其生母的歉疚所折磨,一面不得不维系大宋江山稳定,一面又默默地在他这里恕罪!
1033 年秋九月,大义厚道的仁宗皇帝,将前辈们的是非一笔勾销,下诏,谥刘娥“章献明肃皇太后”,谥生母李氏“庄懿皇太后”。随后,隆重地将两位母亲,同时迁葬到父皇赵恒的安息地永定陵。
事后月余,他再次郑重颁诏,令勿再言皇太后事!要求人们以宽容与敬意,永远缅怀和铭记刘娥——大宋这位劳苦功高的非凡女性。
当然,不是一道诏书,是非就无人再议了,后世什么狸猫换太子啊等等好戏,百姓们传得有鼻子有眼,都与这位刘太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