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 基金曝光台 】!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理财魔方 马永谙
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领域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2008年美国市场出现第一个独立智能投顾平台,2015年,传统金融机构如高盛、嘉信理财等开始进入,智能投顾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业务领域,而是传统投资顾问业务的改造方向。
稳定资金进出
在投资中,智能投顾能解决什么问题?智能投顾的目标是稳定客户的资金进出结构。A股市场是全世界波动率最大的市场之一,波动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企业盈利变动,以及资金的进出。
多年以来,A股公司的盈利变动幅度大都在20%以内,但股价波动则要大得多,超过30%。“潮涌式”的资金进出对股价波动贡献居多。
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入市,都是期望能够成为市场稳定的基石,但原本应该作为长期投资的资金,散户化 倾向严重,其原因在于机构不能脱离客户独立存在。比如,公募基金投资者平均持有时间也就三个月。投资者的资金进出不稳定,作为受托管理者的基金自然不会自 动地转变成长期投资者。
为何基金投资者的资金进出不稳定?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政策。比如美国共同基金规模真正实现稳定成长,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401k计划等。二是买方投资顾问的出现。在传统的公募基金业务中,只有两类机构:生产者(基金公司)和销售者。
生产者的目标是提供收益率,即听从市场的声音,获取最高的风险收益。这一点上,中国的公募基金做得相当成功。过去14年中,公募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近16%。
但是,市场的声音与投资者的需求往往是相反的。比如,当市场到达顶部的时候投资者最愿意冲进去,而底部则是投资者最想跑出来的时候。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倒三角形资金进入,正三角形资金退出”,而这个结构,是基金投资者亏损的最主要来源。
智能投顾的任务,就是站在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中间,稳定投资者的资金进出结构。
两个拳头
客户“心理底线”与风险定制,是智能投顾的两个拳头
很少有客户一进市场就是奔着短线炒作去的,但是“初心”为什么总是被改变呢?追踪投资者的资金进出,我们会发 现:投资者开始赎回的点,一般是回到本金附近时;投资者开始恐慌性的巨额赎回,是亏损约15%的时候。也就是说,投资者是有心理底线的,他并不怕赔钱,但 他怕赔钱幅度超过心理底线。
所以,要稳定投资者的资金进出结构,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客户的心理底线,二是让资产波动在心理底线之上运行,不要击穿心理底线。
但投资者的心理底线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同,且心理底线是变动的,不同环境下不同;再有投资者的心理底线是隐性的。
以前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大量的人工投资顾问,效率低、价格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资产端,智能投顾的目标并不是去“博”收益,而是了解客户的心理底线,资产端要做的就是让资产的风险水平不要越线。因此,其核心就是定制风险。
实践证明,以公募基金等相对稳健的金融产品为基础,以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为核心的FOF管理模式,是实现风险定制的良好工具。
总之,精确刻画客户心理底线的客户分析,与定制风险的多资产管理能力,是智能投顾的两个拳头。
合理的机制与监管
智能投顾行业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参与机构从最早的金融科技类公司,到目前传统金融企业也开始介入,其模式还在探索中。但是,作为一个直面普通投资者的行业,应该有适当的规范和监管,这对行业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一定要明确和规范行业的商业逻辑与伦理。智能投顾行业,立场一定要站在投资者这一边,帮助投资者赚到该赚到的钱,是这个行业的使命。
其次,建立与商业伦理相匹配的、与投资者长期利益一致的、可持续的利益机制。
买方投资顾问这个天然属性,决定了不能把利益建立在单纯的销售行为上,销售费用不应该成为智能投顾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也不能与客户收益挂钩,避免带着客户去冒险,加剧市场波动。
最后,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一定要建立行业的业务底线与规范。这个底线包括,不能归集客户资金从事资金池业务;不能代替客户操作;不能“携客户以令市场”,要谨慎进入量价敏感的直接投资领域,谨慎进入非标资产领域,避免传统投资顾问一直为市场诟病的问题再度出现。
进入 【财经股吧】 讨论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