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校“择校热”是怎样炼成的?)
头条
周云
据本埠媒体报道,进入4月,广州多所民办初中举办了开放日,吸引了众多家长前往,火爆异常。尽管早在2015年,广州小升初实施了“禁考令”,禁止民校以笔试形式招录学生,但很多民校却仍然暗地里进行考试,比如跟一些培训机构合作等等。
如果说民校的“择校热”是个问题的话,我们应当追根溯源,探究一下这一问题的由来。在历史上,广州优秀的公办初中比比皆是,民校并没有优势,但曾几何时,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一纸令下,多所优质公办中学齐刷刷一律停办初中。此举可能有好的初衷,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一所中学包含初中和高中,这是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一种办学模式,有些学校甚至有百年的历史。但是这样一种传统,一纸令下,说割断就割断了,很多学校的传统就这样被连根斩断。一所学校的底蕴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日积月累,无数师生共同营造的氛围和人文精神,是学校无形的财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润物于无声,无形中帮助他们成长。一旦中断,付出的代价难以估量,也很难弥补。
与此同时,一些“名校办民校”却在合作办学的旗号下成立了。这些所谓的“民校”,一边享受着公办中学的师资和资源,另一边又通过各种联盟考试加剧了择校热。他们既非公办也难言民办,既不利于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也搅乱了民办学校市场的正常竞争。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他们的直观感受是优质公办学位严重不足。正如大家都切身体会的那样,为了争得一个优质的小升初学位,家长们各显其能,在时间上、经济上、精力上付出了太多,心力交瘁。于是很多家长转而投奔民校,民校的“择校热”就是这样炼成的。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光禁止民校笔试招生是没有用的,民校和家长总有这样那样的对策。根本之策,还是要增加公办学校的优质学位。好在广州在这方面今年有较大的动作,据媒体报道,今年不少区公办初中学位增加,复办初中、名校分校的优质资源扩容成亮点。比如首年招生的广州中学计划招收22个班,热门的广雅中学初中部——西关广雅实验学校也将9月开始招生,招收规模为6个班。这些举措,毫无疑问能够为民校“择校热”降温。这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做法。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的民校“择校热”,也有家长“过度焦虑”的因素。把民校的优点以及公办学校的缺点双双放大,事实上,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公办中学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提供充足的优质学位,做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工作,普遍提升公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用事实来消除家长的焦虑。
办好公校,是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同时,进一步规范民校招生,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招生,双管齐下,方是解决之策。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家长仍要一门心思地去读民校,那就超出公共管理的范围了,行政部门大可不必太多理会,让社会让市场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