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除了提高运力,此次调图还压缩了多条线路的运行时间、新增旅游路线等,可见铁路部门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挖掘高铁运输能力的信心。
与此同时,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将迎来首次跨省调价,这也是通过市场手段对客流进行调节。
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将迎来跨省调价,涉及沿线的上海、杭州、福州、深圳等城市。调整后的票价有升有降,如深圳北至潮汕区间二等座票价,D3108次列车涨幅19.6%,D7406次则下调18.4%。总体而言,繁忙车次、高档席位、短途票价上调居多,早班车次有所下调。
虽说票价有升有降,但铁路部门通过调价增加收入提高效益的意图却不难看出,这也正是老百姓的担忧: 今后铁路票价会一直涨吗?涨价后,服务能跟上吗?
央视评论
价格改革背后,要看得见服务提升
从2015年年底发改委出台改革高铁动车组定价的新政,到今年4月21日高铁第一次跨省调价, 中国铁路总公司走出了高铁票全面自主定价的第一步 。
消费者都不喜欢涨价, 但高铁票调价,有现实合理性与必要性。 从上海到深圳的东南高铁,日均开行列车622列,平均上座率80%,但赚不到钱。为什么?还是因为票价偏低,且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比方,从厦门到深圳区间,公路运输时间8小时,票价372元;高铁运输时间3.5小时,票价150元。高铁票价多年不涨,的确有利于乘客, 但有竞争力的出行服务无法获得有竞争力的市场票价,的确如被扼住咽喉。 如果一条成熟的黄金线路都很难盈利,的确会让人担忧中国高铁的发展前景。
自主定价并非一定涨价 票价由市场供求决定
应该说, 这一轮票价调整引发的舆论质疑少 。一方面,的确因为东南沿海线路票价明显偏低,另一方也是因为全社会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深了理解。
高铁票价由企业自主制定并非一定涨价。 此次调价中,一大变化就是设立区间票价。目前铁路票价是“一刀切”,调价后施行的区间票价,使得同一天、同一段的高铁车次出现多档价格,有的甚至比过去便宜。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时间冗余度自由选择。于企业而言,更好地促进了消费者的分流,对提高利润率大有裨益。 而如此改革,其方向就是构建优质优价、灵活浮动的票价及服务体系。
30多年来,我国价格改革的方向其实就是不断的市场化。 目前在全部商品和服务价格中,由市场决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比例已经达到97%左右,只有极少数重要的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深化价格改革的脚步还在继续,铁路运输就是需要攻坚的重要环节。
具体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而言,也只有获得自主定价权也才能使之获得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 2013年《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中对铁总的定位是明晰的, 就是要“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 。这样的定位也注定了要向着企业自主定价、票价按照市场浮动的方向去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并促进旅客运输市场的有序竞争,才能提升和改革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也才能让社会资本看到投资的前景,有更强烈的意愿投入铁路建设。务实地说, 我们不能一面诟病铁总的高负债,一面又捆住它在市场中盈利的真实能力。
涨价并不意味着放弃公益属性
当然, 调价不意味着涨价,涨价也不意味着放弃公益属性。 下放定价权只是价格市场化改革这枚硬币的一面,防止价格垄断、肆意提价行为伤害乘客利益也必不可少。正因此,发改委文件中明确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欺诈、标价外另行收费、不执行优惠票价政策、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而对每一位普通旅客而言,也希望市场化是完整的,市场化的价格应该带来市场化的服务。这些年来,随着铁路运力的提升,购票难问题缓解了,因为12306的优化,黄牛问题也在不断化解,铁总的服务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是,与市场化的企业即使与各家航空公司比,铁路的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 逃不出管理机制的陈旧、人才引进的不畅,在市场需求前慢半拍。 比如一份高铁盒饭,很不亲民的价格就挤出了很多乘客的消费需求,这对于一家旨在做大利润的企业而言,很难说是一种理性选择。 当高铁已经成为国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当八纵八横的时代即将到来,人们更希望价格改革的背后,看得见服务的提升。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