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虫姑娘
1912年的8月15日,凌晨2:20,“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消失在海浪之下,带着1500个灵魂而去。一百年之后,先进的技术揭示了这个著名沉船最完整与亲密的影像。
两英里多的水面之下,泰坦尼克号鬼魅一样的穿透出现在黑暗之中,潜水探险者的 灯光之下,以及电源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2001年的电影画面里。这艘船也许从与 冰山的正面碰撞中幸存了下来,但右舷的侧面撞击却刺穿了她太多的密封舱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失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过了一个世纪之后,人们依旧不惜在这片海底两英里的金属墓地中花费脑力和先进的技术?为什么,像珍珠港这样的这几个关于灾难的区域,如此散发磁场般的魅力让我们产生想象?
这是奥林匹克号的螺旋桨——与泰坦尼克号几乎一样大小的姐妹船。矮人工人们在 贝尔法斯特造船厂,两艘邮轮都由这里建造。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照片很少,但奥林 匹克号的照片让我们一窥其宏大的设计
对于很多人来说,泰坦尼克号的吸引力完全是来自它的毁灭。这一直是一个关于更高级形式的形容词的故事:一艘如此强大和庞大的邮轮,沉向了如此冰冷又深邃的海洋。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泰坦尼克号的魅力始于也终于这些曾经登上船的人们。泰坦尼克号花了2小时40分钟沉下去,刚好足够2208个悲壮史诗般的“表演”拉开序幕,而邮轮也灯火通明着。听说一个胆小之人穿上了女人的衣服才得以获得救生艇的一个位子,但大部分人都是可敬的,甚至很多人可以被称作英雄。船长留在了桥上,乐队持续演奏着,无线电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发射着悲痛的信号。大部分的乘客,保持着他们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地位——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充斥着最普遍的那种娱乐和趣味——那永不停息的死亡之舞。
但是另外的东西,超越了人类生命的东西,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没了:对于秩序的幻想,对于技术进步的信念,对于未来的向往,随着欧洲走向全面战争而很快被现代世界十分熟悉的恐惧所替代。“泰坦尼克号的灾难是那个破裂的泡沫”詹姆斯·卡梅隆说。“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年里,有这样一种十分慷慨的感觉。电梯!汽车!无线电台!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令人惊叹,似乎在一个永无止境的上升螺旋之中。然后一切都轰然倒塌了。”
这是泰坦尼克号的两个引擎,暴露在船尾一个开口截面之上。披着“锈衣”——被 食铁细菌创造出来的橘色钟乳石——这些庞大的构造,有四层楼高,曾经推动着地 球上最大的移动物体
泰坦尼克号的锚
这是一个泰坦尼克号地板上杂物中的陶瓷碗和一些其他残骸,从大西洋的纽芬兰岛外海发现
救生艇站残骸
救生艇站原貌
大法要发布的新机全数被盗
数毛版麻雀,今早刚打下来的
我崩溃了,这个立交怎么走啊!没看懂
新E系还是GS?
新入电磁炮,带小表妹去练了练手,一直用的SPORT档拍,感觉还是应该用NORMAL档的样子
官道行驶质感和静逸性远远好过G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