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负债 让你更有钱

2017年04月18日 07:35
来源:
编辑:

网APP

  • 方便,快捷
  •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 专业,丰富
  •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别“怕借钱”,要“会借钱”!

有位用户跟我说,最近他买了套一居室的房子,由于手里还有20万在理财产品里,没到期拿不出来,所以部分首付款就跟亲戚借,现在已经凑齐了,不过他妈妈的意思是,让他去跟房主再商量商量,看看首付款能否晚一点支付,因为想等那笔10万的理财到期后,把首付多交点儿,这样贷款金额就能少些,往后利息也能少还。

这种多交首付,少贷款的方法,到底划不划算?

不喜欢负债、害怕向银行借款的人有很多,多数并不是直接因为经济原因造成的,而是心理原因。感觉一旦有了债务,就有了牵绊,比如申请房贷后需要每月还贷,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月度收支平衡,自由操控的钱又少了。

另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欠债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宁愿向亲朋好友借遍了钱,也不愿意向银行借钱,买房的首付能多付就多付,能少贷就少贷。

为什么总把银行贷款想成洪水猛兽呢?

说起负债,其实不用紧张,也不用觉得好像有了债务,自己的财务就不健康了。万事万物,都有好坏之分,债务也一样。

我们通常会把负债分为: 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 .

良性债务,是指那些可以让负债者的资产得到提升的。比如投资性质的房贷,如果租金回报高于贷款利息,就可以从中赚钱。还有一些聪明的理财者,即使手中有足够的资金,也依然选择贷款,他们会将手中的现金投入到 利率 回报更高的理财产品中,类似这样的负债都可以称为良性负债。

不良负债,就是那些纯粹为了消费享受而背上的负债和身背过重负债的情况。比如车贷、信用卡透支都属于此类。虽说用了杠杆提前消费享受,可是无形中商品自身的贬值,使用成本的增加,都给未来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向银行借钱,你不吃亏

因为,在负 利率 的环境中,欠银行钱反倒是最赚钱的:)

一是通货膨胀会让你的毛爷爷变成纸

都能查到的数据是,现在整存整取的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是1.5%,最高的不过1.95%。但是实际的通货膨胀水平却是远远高于这个定期存款利率的,这就意味着只要把钱存进银行,就等于变了一个「存进去是钱取出来是纸」的魔术。既然如此,倒推一下,我们向银行贷的钱现在拿到的是真金白银,但是未来只要用贬值后的钱去还就好了。

二是贷款利率的水平相对最低

现在5年以上的商业贷款利率只有4.9%,公积金贷款利率更低只有3.25%,如果选择商贷和公积金组合贷的话,利率水平也就4.5%左右。如果说4%+的 货币基金 不好找,5%以上的P2P还是随处可见的。只要你能找到4.5%以上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么向银行贷款就不吃亏。

适度负债,也是一种投资

财务核算中有个基础公式:总资产=净资产+负债,所以负债当然也是一种资产,这类资产用的好,也能带来回报:

第一,借钱生钱。比如借来的钱买了房子,房子升值了……

第二,个人信用增值。越有能力的人,银行越愿意借钱给他,因为银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实力,代表了还款的保障。

第三,适当负债让你有进步的动力。因为你欠着别人钱啊,你得努力去赚钱。

第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如果不负债选择攒够了钱再买,到时候因为通胀,金融资产的价值大幅降低,你依然买不起。

适度负债,让财务更健康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用户,他说如果自己等20万到期后去交了首付,家里也就剩两三万左右了,这些钱让他特别不踏实。

个人资产负债比例最好控制在50%以下,同时,要保证有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另外,看到有人说,负债也是有年龄之分的。30岁以前和40岁以后,个人负债比例不要超过50%,30到40岁之间收入高,抗风险的能力强,也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负债比例可以设定在50%-60%之间。

除了年龄这个因素外,规划君觉得我们还得根据债务的偿还期限来评估负债情况,尽量将债务长中短相结合,避免将还债期限都集中在一起,以免到时候偿还压力过大,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当中能够享受到银行贷款的机会,可能只有房贷、车贷或者公积金贷款了,所以如有必需,别纠结。

(责任编辑:DF101)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换手率
  • 资金流入
请下载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 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产品
  • 网免费版
  • 网Level-2
  • 投资大师
  • Choice数据
  • 浪客直播
证券交易
关注

扫一扫下载APP
基金交易
关注天天基金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券投资咨询资质:上海证券研究所(ZX0064)
沪ICP证: 网站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版权所有: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