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底,证监会一纸公文按下了小贷、P2P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暂停键,将当时兴致勃勃排队挂牌的企业拒之门外,反观那些成功挂牌新三板类金融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2016年5月27日,股转系统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暂不受理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的挂牌申请,对已挂牌的类金融企业规定了一年的整改时间。
一年大限未至监管风声再次鹤唳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股转系统向各券商下发通知,要求各家加强类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具体要求主办券商于4月19日前,对上述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结合年报编制情况,重点关注此类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现场检查的结果,要求各主办券商在4月30日前提交至股转监管员处,若存在重大风险事项,要求及时向监管员报告,并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另外,全国股转系统还要求今后各主办券商应当每月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对上述挂牌公司进行检查,并每季度向监管员提交书面报告。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风险事项,应及时向监管员报告,并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近两年来,新三板一直在收紧对类金融企业的政策。去年9月份,股转发布了属于“一行三会”监管的6类金融企业挂牌《公转书》的信披要求,可是却“忽略”了其他具有金融属性的企业挂牌细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至少目前为止除了“一行三会”监管下的类金融机构,其他“在野党”仍被拒在股转门外。
股转系统如此做法,也不难理解,新三板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若大量类金融企业挂牌后启用融资计划,相当部分的新三板资金会被纳入类金融企业的“钱袋”。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周铭山表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类金融企业从新三板所融资金的用途。如果这些资金能够用于实体经济倒无可厚非,但类金融企业的业务就是”以钱生钱“,不会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
三十六计夹缝中私募艰难求生存
据 C hoice数据统计,目前挂牌的金融类企业共计154家。其中私募28家, 银行 5家,期货11家, 证券公司 7家, 保险 业27家,除此以外其他金融属性企业共计76家。
距离股转发布的整改大限仅剩一个月多时间,要求整改的28家私募企业中,仅有9家企业发布了自查公告。
九鼎集团 、 合晟资产 、 思考投资 、 天图投资 、 菁英时代 、原点股份及浙商投资宣布完成自查,且符合股转系统对已挂牌私募机构要求的“新八条”。
当然,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能平安通过“新八条”的考验, 天信投资 、麦高股份、原点股份自查后均表示存在不符合《通知》的项目。
天信投资及麦高股份表示,公司不符合第一项规定即“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对此,两家私募机构均提出整改,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而原点股份的自查报告显示,私募业务并非公司主营业务,因此自查对象应为子公司达孜穆泽,且达孜穆泽的管理费及业绩报酬占收入的97.31%,符合80%以上的要求;
至于第五条要求的“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原点股份表示,子公司业务开展尚不足1年时间,所以不适用该条规定。
无论是剥离私募业务或是“钻空子表述”自救,不难看出新三板挂牌私募机构都在竭力求生。
融资受限类金融企业无奈出走新三板
随着政策收紧、融资受限加之行业经济形势不景气,类金融企业也逐渐走到选择的十字路口,去或留是个问题。
2016年至今共有5家类金融企业不堪重负,摘牌走人。包括佳和小贷、三花小贷、融兴担保、信汇金融及亿盛担保。府爷统计,这五家企业均为在新三板上融过资;前三者甚至没有产生过一笔成交交易。
值得一提的,信汇金融从2015年11月开始推进公司资产重组事项,发布18份公告,历时近9个月,最终于去年7月11日宣布,基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耗时较长,所需审批环节较多,批准和实施时间不确定性,且目前市场环境波动较大,现行监管政策趋严,取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更加困难,公司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除了以上企业, 通源小贷 、 山东再担 也都提交了摘牌申请,不难看出部分类金融企业已经对于在新三板融资不抱太大希望,选择摘牌也无可厚非。
(责任编辑:DF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