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周期启动 还是繁荣顶点?

2017年04月18日 08:31
作者:姜超
来源:
编辑:

网APP

  • 方便,快捷
  •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 专业,丰富
  •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4月17日,统计局公布1季度经济增速达到6.9%,创下过去1年半的反弹新高,而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到期经济是在启动新一轮周期,还是处于繁荣的顶点?

一、生产明显分化

中国 GDP 数据是从生产法角度统计的,所以1季度6.9%的GDP增速意味着经济产出的速度好于去年。

但是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分产业数据,1季度的第一产业增速为3%,与去年4季度的2.9%基本相当;第二产业增速为6.4%,比去年4季度的6.1%高出0.3%。而第三产业增速为7.7%,比去年4季度的8.3%降低了0.6%。也就是只有第二产业增速出现了显著回升,第三产业增速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按照1季度的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大致是5%、40%、55%,那么综合来看1季度的经济增速应该比去年4季度下降0.2%。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看下第二产业,其中最大的构成是工业,1季度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体现在3月份,3月工业增速高达7.6%,远高于前两月的6.3%,创14年11月以来新高。

问题是,从微观的产品产量增速表现来看,完全看不出3月份工业增速的跳升,比如最重要的发电量增速3月份是7.2%,前两月是6.3%,3月有回升但并不明显。3月水泥产量增速0.3%,也略高于前两月的-0.4%。但3月粗钢产量增速1.8%,低于前两月的5.8%。3月汽车产量增速4.8%,低于前两月的11.1%,3月10种 有色金属 产量增速4%,低于前两月的11.7%。

二、需求回升存疑

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除了生产法以外,还有需求法,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

从三驾马车来看中国经济,1季度零售增速为10%,略低于去年4季度的10.6%;但1季度投资增速为9.2%,出口增速为8.2%,分别好于去年4季度的7.9%与-4.6%,因此貌似中国经济的总需求已经出现了回升。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1季度中国的工业品价格出现了大涨,因此需求的回升里面包含了涨价的因素。如果将价格因素剔除,1季度的零售实际增速为8.7%,略低于去年4季度的9%;投资实际增速为4.5%,低于去年4季度的6.4%。出口实际增速约为2.6%,好于去年4季度的-4.2%。

因此,在把价格上涨因素剔掉以后,1季度中国的内需已经开始下滑,只有出口还在改善。

但是,当我们讨论外贸部门对经济的贡献时,不仅要考虑出口,还要考虑进口。因为出口是海外经济对中国的贡献,而进口则是中国经济对海外的贡献。1季度的进口名义增速高达24%,实际增速达到9.3%,均远高于同期出口增速。而1季度外贸顺差只有6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0%。这意味着从贸易顺差的角度来看,1季度的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其实比去年4季度有显著下降。

这也就意味着1季度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好。

三、核心还是地产汽车和基建

我们再来看一下需求的内部结构,外需主要由外部决定,所以我们主要看内需。

首先看消费,3月份的零售增速达到10.9%,远好于前两月的9.5%。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达到10.1%,也远好于前两月的6.8%。

但从零售细分增速来看,3月份的增速回升主要归功于耐用品,其中汽车、家电、家具、装潢等增速均有明显回升。

从中汽协和乘联会发布的3月汽车销量数据来看,两者一升一降,其中中汽协3月乘用车销量增速从前两月的9%降至4.1%,而乘联会的3月乘用车销量增速从-2.7%升至1.9%,整体而言3月汽车销量增速仍在低位。

而其他三大高增的零售包括家电、家具和装潢均与地产市场有关。

再来看投资,3月份的投资增速回升到9.4%,其中基建投资增速从前两月的21.3%回落至16.8%,但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回升。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难以出现趋势性的回升,因而未来投资走势还要看基建和地产投资的走势。

所以,总结来看,3月份的名义需求出现了回升,主要归功于消费中的汽车和地产相关消费,以及投资中的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但未来需求能否持续回升,主要还要看汽车和地产销售、以及基建投资的走势,尤其以后两者最为关键。

四、融资回落是真正风险

首先,如果我们观察基建投资,可以发现其和政府融资的走势密切相关,17年3月基建投资增速下滑,一个重要原因是3月份的政府净融资仅为4072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260亿,而这与今年政府债务置换额度的下降直接相关。

从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13万亿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计划的启动,政府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获得了大量新增融资,极大地支撑了基建投资的增长。过去两年,债务置换的额度逐年增加,从15年的3万亿增加到了16年的5万亿,但是置换额度是有限的,为了给18年留出空间,17年的债务置换额度下调到了3万亿,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政府融资比去年下降了2万亿,其影响已经从3月开始体现,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基建投资增速难超预期。

其次,我们来看 房地产 市场。

3月份的地产销售增速是14.7%,比前两月的25.1%略有下滑。但地产中最主要的住宅部分,3月的增速是11.1%,同样远低于前两月的23.7%。

影响 房地产 销售的同样是融资数据。

3月份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4500亿,已经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同比多增额也降至零左右。而按照央行此前的计划,今年新增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将控制在30%以内,由此计算今年的房贷总额将从16年的6万亿降至17年的4万亿左右,未来每个月的房贷将降至3000亿左右,房贷同比将出现持续的萎缩。

甚至,连汽车销售也受到信贷的影响,统计显示16年我国的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达到30%,也就是1/3的汽车购买涉及到信贷,由于汽车信贷期限通常较短,所以与汽车销量增长对应的是居民短期信贷持续创新高。

而企业的各种投资和生产活动,也和信贷有关,贸易会使用票据融资,投资会使用中长期贷款或者债券。

但是,在17年3月,我们统计的全社会包括政府融资总共是2.53万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6500亿,降幅创下15年4月以来的新高,而融资的回落是经济未来的真正风险所在。

五、金融去杠杆,泡沫难持久

研究中国经济,我们发现核心是研究钱。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从表面看是地产和基建两大需求的回升,但其背后各对应着10万亿的新增融资,我们统计16年 中国银行 业也一共增加了30万亿的资产,扣除部分在海外和央行账户上的准备金资产,国内部分净增加了25万亿的信贷资产。

问题是这25万亿的信贷资产是如何投放出去的?

大家所熟悉的是传统的商业 银行 ,左手吸收存款,右手发放贷款,按照这样的模式,银行所创造的信贷资产永远都不可能超过其存款的规模。

但是16年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只有15万亿,其实只能够支撑发放至多15万亿的信贷,那多出来的10万亿,实际上是通过影子银行创造出来的,大家通过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吸收货币然后发放信贷。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的 银行业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在萎缩,而影子银行在迅速壮大。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其吸收货币不需要缴纳准备金,因而可以无限地创造货币,同时将资产转移到表外,可以逃避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占用的监管。

其结果是中小银行在过去几年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许多银行每年的资产增长都在50%甚至以上,整体银行体系在16年资产增长了16%。

问题是央行每年会制定一个M2目标,比如说16年的M2增速目标是13%,其考虑的是7%的GDP增速目标和3%的通胀目标需要,还略有结余。但是16年的银行资产负债增速高达16%,远超了10%的经济通胀合计目标,这多余的部分其实就是过去两年地产泡沫的根源,因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失控,导致货币严重超发了。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按照去年74万亿的GDP规模,每年实现7%的GDP增 长和 3%的物价增长,再给定3%的空间,每年10万亿的货币其实就绰绰有余了。其实在10年以前的2007年,当时我们每年的新增货币就和新增GDP相差不大。但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每年的新增GDP变化不大,保持在5到6万亿人民币,但是新增的货币从07年的7万亿上升到去年的30万亿,而为了创造这些货币,我们的银行业已经面目全非。

但是影子银行的特点是极不稳定,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生踩踏。

所以在今年央行开始实施MPA监管,其核心含义就是把银行从失控的发展中拉回来,将银行的资产增长和其资本充足率以及央行的M2目标挂钩,如果银行想要实现50%的资产增长,就必须拥有50%的资本充足率。如果资本充足率只有13%,那么就只能按照13%的增速扩张。这意味着MPA考核如果严格实施,影子银行的高速扩张时代就结束了。

而银监会在过去两周下发了7个文件,其核心也是指向各种影子银行,包括银行理财、同业业务等等,如果这些监管政策得到严格实施,其实都意味着信用从扩张向收缩的转化,而地产泡沫将会面临严峻考验。

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任何靠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换来的回升都注定是短暂的,而应该利用经济难得的企稳时期,加大改革力度,释放金融风险,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有希望的未来。

(责任编辑:DF064)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换手率
  • 资金流入
请下载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 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产品
  • 网免费版
  • 网Level-2
  • 投资大师
  • Choice数据
  • 浪客直播
证券交易
关注

扫一扫下载APP
基金交易
关注天天基金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券投资咨询资质:上海证券研究所(ZX0064)
沪ICP证: 网站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版权所有: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